膝關節退化治療方法怎麼選?教你認識膝關節退化症狀、運動&保養技巧

隨著年紀增長,許多人開始感受到膝蓋關節疼痛、走路時膝蓋有「喀喀」聲,當心是膝關節退化症狀!膝關節退化是膝關節因長期使用,導致軟骨退化與磨損,使關節變形、失去彈性,而產生關節發炎疼痛、僵硬,嚴重者可能會形成骨刺,造成生活不便。預防膝關節退化,一定養成規律運動習慣,並注意體重管理,避免肥胖造成膝蓋負擔,也可透過肌力訓練降低膝蓋負擔。目前膝關節退化治療方法,可依關節退化分級給予不同治療方式,輕微者可藉由復健或藥物、注射等物理治療方式恢復,嚴重者可能須手術治療,接下來為大家介紹關於膝關節退化相關知識。

膝關節退化治療方法有哪些?治療前先認識膝關節退化症狀

膝關節退化成因主要有先天性基因、自然老化以及長期使用特定關節,都會讓膝關節自然或提早退化。根據統計,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為15%,中年後,膝關節退化隨年齡增長,發生率就越高,50歲發生率約二至三成、70歲發生率高達五成,80歲以上長者,超過五成有膝關節退化現象。膝關節退化症狀常出現膝蓋痠痛緊繃,早晨起床或維持同一姿勢太久時,膝蓋會變得僵硬,行動困難,走路、活動時膝蓋發出喀喀聲,或者膝蓋輕微發炎、腫脹,都是膝蓋退化徵兆,應盡快就醫治療,避免症狀持續惡化。

膝關節退化分級依嚴重度分為4級:

  1. 第1級:膝關節表面軟骨產生軟化或凹洞,膝蓋出現輕微痠痛、腫脹緊繃感。
  2. 第2級:膝蓋出現軟骨纖維化現象,起床時關節會僵硬緊繃,天氣變化或活動時,膝蓋感到中度疼痛。
  3. 第3級:軟骨已碎片化,膝關節常感到僵硬緊繃,無法久站久走,天氣變化或活動時,膝蓋感到高度疼痛。
  4. 第4級:軟骨嚴重磨損,非常疼動且行動困難,甚至膝關節變形,形成O型腿或X型腿。

膝關節退化治療方法包括非手術和手術治療,一般都先採取非手術治療,像是預防膝關節退化運動,或是做膝關節退化復健,藉由物理治療,可有效減少膝蓋疼痛並增進膝關節功能。藥物治療則有服用消炎止痛藥、注射玻尿酸、類固醇、葡萄糖胺或PRP治療,以減輕膝蓋疼痛。搭配護膝和支具也可穩定膝關節,減少不適。

當非手術治療成效不彰或膝蓋退化症狀嚴重時,可考慮手術治療,重仁骨科醫院提供了軟骨修復手術、關節鏡清創術、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,半膝人工關節置換術(UKR)/全人工關節置換術(TKR)、改良型股內側下切法(Modified Under-Vastus Approach)。

現今人工關節置換術雖成熟進步,但每位醫師的手術細膩度與精準度,以及醫療團隊的合作過程,仍會影響最終結果。「改良型股內側下切法(Modified Under-Vastus Approach)」是院內最新式的手術治療方式,梁峻銘院長分析,在手術過程採用改良型股內側下切法(Modified Under-Vastus Approach)切開肌肉,可減少組織傷害,搭配好的神經阻斷術,能大幅降低患者在術後的疼痛感,縮減恢復期時間。歡迎詢問有需求的民眾向重仁骨科醫院預約諮詢,與專業醫療團隊討論後,再決定適合的膝關節退化治療方法。

別讓膝關節退化找上門!保持膝關節退化運動,守護你的行動力!

除了上述膝關節退化治療方法,預防勝於治療,膝關節退化運動與保養也很重要!銀髮族、更年期後婦女、體重過重、勞動職業及運動員是膝蓋退化的高風險群,更應注意平時預防和保養。

維持理想體重,避免體重過重增加膝關節壓力。選擇低強度有氧運動如:健走、游泳、瑜珈、騎自行車等,都是減少膝蓋磨損,並能伸展肢體,增強膝蓋肌耐力,提高關節穩定性的運動。養成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,選擇富含Omega-3脂肪酸、維生素C、D、鈣和薑黃素的食物,有助於減輕膝蓋發炎和保護關節。動物性油脂容易引起過多的前列腺素,引發關節發炎,烹調食物可替換成植物性油脂,避免加工食品、高油高糖及刺激性飲食,這些食物可能加重體內發炎症狀。

至於已有膝關節退化症狀患者,物理復健治療對延緩關節炎有很大的幫助,透過訓練腿部肌肉力量,可減輕膝關節負擔。物理治療師會為患者量身打造低強度運動計劃,增強膝蓋周圍的肌耐力,並提高膝關節穩定性,減輕膝蓋疼痛。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,接受過足夠復健療程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,可降低未來置換人工關節機率。

民眾若有膝關節退化看診、手術治療或復健需求,推薦重仁骨科醫院專業團隊!重仁骨科醫院擁有超過50年臨床經驗,具備骨關節治療中心,專門處理關節疼痛問題;除了手術之外,我們還有復健及肌力訓練中心、介入性疼痛治療中心,去處理術後的疼痛控制、心理支持與復健,致力提供高品質治療和卓越照護。重仁骨科醫院以專業知識、先進技術,以及細心謹慎的態度,協助病人克服各種骨骼和關節問題,幫助您重拾膝關節健康。

Facebook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