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質疏鬆症狀別輕忽!改善及預防骨質疏鬆從生活做起

文/重仁骨科醫院 梁峻銘院長

您對於「骨質疏鬆」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,但您知道骨質疏鬆症狀有哪些?骨質疏鬆怎麼預防和改善呢?骨質疏鬆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疾病,僅次於心血管疾病。人體骨骼的骨密度大約在20歲至30歲達到高峰,30歲後骨密度開始下降,尤其女性在更年期、停經後因為女性荷爾蒙減少,會加快骨質流失速度,使得原本骨密度較高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,造成骨骼變得脆弱,也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。若有骨質疏鬆問題,應諮詢專業的骨科醫療,才能及早預防或治療。

骨質疏鬆症狀有哪些?骨質疏鬆怎麼改善?

骨質疏鬆根據造成的原因,可區分為「原發性骨質疏鬆症」與「續發性骨質疏鬆症」。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主要是因為女性停經以及老化為主,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,50歲以上婦女因停經後雌性素急遽減少,使骨質流失迅速,骨鬆盛行率近4成;而50歲以上中老年人因造骨細胞功能衰退,骨鬆盛行率約為31%。續發性骨質疏鬆則是以藥物、抽菸、酗酒、過度攝取高鹽和高糖食物、鈣質攝取不足、少日曬等因素所致。骨質疏鬆嚴重易造成骨折,特別是手腕、髖骨、脊椎等處骨折,其中,又以髖骨和脊椎骨折會增加死亡風險,不可不慎。

骨質疏鬆症狀常見有背部疼痛、身高變矮、容易骨折。骨質疏鬆可能導致脊椎慢慢變扁,使身高逐漸減少,特別好發於老年人。50歲以上中老年人、停經婦女及家族病史者為骨質疏鬆高危險群,可至骨科做骨質疏鬆檢查,高雄有專業骨科醫療院所,能檢測骨質疏鬆指數,依據骨密度(BMD)T值(T-score)來判斷是否罹患骨質疏鬆。建議高風險民眾每2年安排1次骨質疏鬆檢查,才能及早發現追蹤治療。

罹患骨質疏鬆怎麼改善?隨年齡增長,骨質易流失,除了適量補充鈣質,也應維持理想體重,過輕會減少雌激素分泌,加速骨質流失;過重則會增加骨頭、關節的負擔,提高骨折風險。規律運動也具有減緩骨質流失速度的效果,雖然老年人的骨密度不容易再增加,但只要維持骨密度,降低骨質流失速度,便能達到預防骨質疏鬆症。

骨質疏鬆預防靠生活習慣 有症狀建議到骨科就醫檢查

骨質疏鬆症飲食著重鈣的攝取,骨質疏鬆吃什麼才能有效補鈣?平時可多食用乳製品、豆類、堅果、綠色蔬菜等富含鈣質的食物。補充維生素D,如:日曬、食用蛋黃、沙丁魚、鯖魚、鮭魚等含維生素D的食物,有助於鈣的吸收。維生素C和全穀類食物也有益骨骼、關節健康。

當發現時常有背痛、身高變矮或發生骨折等現象,應盡速就醫檢查,特別是老年人和更年期婦女,應定期檢測骨質密度,諮詢高雄地區的專業骨科院所,透過專業儀器檢查骨密度,及早了解自身骨質疏鬆指數,才能及早做好骨質疏鬆預防。

日常建立良好生活習慣、維持理想體重、均衡飲食、補充鈣質、規律運動和日曬等方式,皆有助骨質疏鬆預防。運動可增加骨密度、增強肌力,改善平衡功能避免跌倒骨折。骨骼的使用量或承受的壓力,可增加骨細胞的建造能力,因此不論哪個年齡層,都可選擇負重式運動,如:走路、跑步、爬樓梯,,不抽菸、酗酒、減少攝取高糖及高鹽食物,就能在年輕時多儲存骨本,延緩骨質疏鬆症到來。

Facebook
Scroll to Top